新聞分類
過去10年間,《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和配套政策,為我國清潔電力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我國已經成為利用水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發電的大國。成立于2002年的中國華電集團正是電力行業踐行綠色發展的佼佼者。在這跨越發展的10年,年輕的華電順勢而起,堅持綠色發展,打開了企業持續向前的廣闊空間。
10年來,華電集團年發電量由1155億千瓦時躍升至4587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十分之一;裝機容量由成立時的2554萬千瓦增長到9698萬千瓦,其中火電以60萬千瓦及以上的高效環保機組為主,裝機容量由成立之初的240萬千瓦發展到3134萬千瓦,占煤電裝機的43%,水電裝機由431萬千瓦增長到1663萬千瓦;建成了國內最大的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空冷機組基地;風電和燃機發電從無到有,增長到333萬千瓦和493萬千瓦;煤炭產業從零起步,控股產能達到2804萬噸/年。
近年來,我國電力企業面臨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環保壓力不斷加大,煤炭價格持續高企使火電企業出現大面積虧損。在這樣的背景下,2011年,華電集團實現利潤22億元。與2010年相比,煤炭板塊、金融板塊利潤實現翻一番;工程技術板塊增長近一倍,進入了全球財富500強行列。華電集團總經理云公民說,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結構調整,為企業發展開創了新的廣闊空間。
電源結構持續優化
超前布局分布式能源,開啟水電流域梯級開發的歷史,風電產業從零起步,華電新增裝機中清潔能源比重不斷增加
在廣州大學城里,空氣清新、碧水環繞,師生們工作生活中所用到的供冷、供熱、供電都來源于一座分布式能源站。這里通過能量的梯級利用,使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可以達到78%,遠高于傳統的火電廠和熱電廠。而且,這座能源站的環保效益相當明顯,二氧化硫和固體廢棄物排放幾乎為零。
這座全國最大的分布式能源站是華電集團布局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重要一環。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是指冷、熱、電系統以小規模、小容量、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戶附近,利用燃氣輪機等方式發電,通過對做功后的余熱進一步回收,用來制冷、供暖和提供生活熱水,從而實現對能源的梯級利用。華電集團黨組書記李慶奎說,目前我國能源利用效率總體水平還不高,且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時期,發展分布式能源對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環境保護意義重大。
正是因為看到了分布式能源的廣闊發展前景,華電集團在這一領域進行了超前布局。目前,華電集團已經取得了6個共計72.2萬千瓦的分布式能源核準批復,占全國的三分之二。在2009年運行全國最大的廣州大學城分布式能源站之后,華電集團加緊在北京、天津、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能源品質要求高的大中城市以及江西、四川等天然氣供應有保障的內陸地區布點。江蘇泰州、湖北武漢分布式能源項目被列為國家首批示范項目。在此基礎上,華電集團積極拓展產業價值鏈,已與美國通用電氣成立合資公司,合作研發世界最先進的分布式能源裝備。
與此同時,華電集團抓緊在其它清潔能源上的布局。在貴州境內,滾滾烏江上沿著水流梯級而建的電站與周圍美麗的風光融合在一起。這里發出來的電,將通過“西電東送”,點亮千里之外東部地區的萬家燈火。按照“流域、梯級、滾動、綜合”的開發方針,華電貴州烏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經營和開發了烏江干流貴州境內9個梯級電站,開啟了我國水電流域梯級開發的歷史。目前,華電集團水電建設已經遍布云南、貴州、四川、福建等地,在烏江、金沙江等流域規劃建設四個千萬千瓦級大型水電基地,水電裝機由10年前的431萬千瓦增長到1663萬千瓦,相當于節約了5300萬噸標準煤,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2億噸。
從西北大漠到祖國南疆,華電集團的風電產業從零起步,正著力打造10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目前風電裝機已經超過了300萬千瓦。同時穩步推進太陽能、生物質能發電。“2009年,華電集團的裝機規模是7697萬千瓦,發展到現在是9698萬千瓦,規模拓展其實不快,但新增裝機中清潔能源項目占比超過了八成。”李慶奎對記者說。
拓展產業上下游
在資源豐富、市場廣闊、區位優勢明顯的地區,建設一批煤電一體、煤電化一體、電港一體的集群項目,規模集聚、資源集約、優勢集中、效益集顯的產業格局正在形成
蒙泰不連溝煤礦地處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是一個以循環經濟理念打造的現代化煤礦,也是我國電力企業自主開發建設的第一座千萬噸級特大型煤礦。
這是華電集團由單一的產業支撐向產業上下游拓展的重要一步。李慶奎對記者說,“當初向煤炭產業拓展,也是逼出來的。”從2003年到2010年,我國電煤價格上漲了一倍多,但電價僅上漲了32%。受煤炭價格上漲的影響,2008年至2011年,五大發電集團火電虧損高達753.74億元。
為此,按照“電為主體,煤為基礎,產業協同”的發展思路,華電集團加大了向煤炭產業發展的力度。不連溝煤礦就是華電集團打造的第一個大型綜合性能源項目,2010年投產之初,就生產了原煤500萬噸,利潤達1億元。繼2011年達產1000萬噸以后,今年不連溝煤礦將擴產至1500萬噸。
目前,華電集團山西、陜西、蒙西、蒙東、新疆、云貴六大煤炭基地已經初具規模,煤炭產業主體地位日益突出,成為華電收入和利潤的一大來源。2011年底,年產500萬噸的陜西隆德煤礦投入試生產,目前年產1000萬噸的山西肖家洼煤礦和陜西小紀汗煤礦加快推進,今年年底華電將形成近3000萬噸煤炭產能。
華電集團同時著力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在資源豐富、市場廣闊、區位優勢明顯的地區,建設一批煤電一體、煤電化一體、電港一體的集群項目,形成規模集聚、資源集約、優勢集中、效益集顯的產業格局。
今年秋季,坐落在黃河三角洲的我國首座三維數字化生態電廠即將正式亮相,電廠規劃裝機8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機組設計煤耗全國最低,僅為268.5克/千瓦時,同時配套建設萬噸級萊州港區通用泊位碼頭。與常規火電項目相比,該項目廠區建設在海邊灘涂鹽堿地,灰場利用廢棄的露天金礦礦坑,不占用基本農田。采用海水淡化作為鍋爐補給水,不占用當地淡水資源。采用圓形封閉煤場,實現了“零污染、零損耗”,廠內污水和廢水經處理回用,實現污水“零排放”。
與此同時,華電集團協同發展金融業務,目前,金融板塊為華電集團提供融資180億元,管理規模突破1000億元,財務公司、資本控股公司盈利能力躍升電力行業領先位置。工程技術業務是華電集團結構調整的又一亮點。
華電工程在建項目合同規模已經突破了300億元,開工建設全球領先的航改型燃機制造項目,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在電力自動化、新能源技術以及智能電網等領域已經形成優勢。
對于未來,華電集團有著宏偉的目標。按照規劃,到2015年,華電集團將實現發電裝機1.2億千瓦,控參股煤礦產能超過1億噸/年,利潤總額160億元/年,公司盈利能力全面增強,企業效益集中顯現,企業價值顯著提升,基本建成世界一流能源集團。
(本文章摘自8月6日《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