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類
感知一家航空公司的服務溫度,乘坐一次航班就可以。今年7月27日,一位旅客乘坐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航班從北京飛往廣州,因雷雨導致延誤。機長楊雪峰及時通過廣播和紙條與旅客互動,主動化解旅客煩躁的情緒,備受感動的她第二天提筆給國航董事長王昌順寫來近2000字的感謝信:“……您的員工是多么優秀!而我,未來一定會更多地乘坐國航的航班!”
和諧的溫度,由內而外。這不僅是國航一線員工感動旅客的微畫面,更反映出國航推進和諧企業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測量和諧溫度用數據說話
近年來,民航從業人員勞動負荷和精神壓力增加,由于惡劣天氣、空域緊張等外因導致的航班延誤增多,旅客與航空公司在服務界面的沖突時有發生。
如何進一步做好隊伍和諧穩定工作?國航決定測量一次員工隊伍的“和諧溫度”,即采用網絡匿名方式,測量勞動關系雙方對勞動關系各要素重要性、滿意度、敏感度、容忍度,以判斷企業在員工的眼里是處于“和諧區”、“安全區”、“敏感區”、“緊張區”,還是“危機區”。
今年6月16日,周六,國航領導班子成員齊聚總部會議室。經過三個月的準備、兩個月的測量、一個月的系統分析、工作在200多個境內外城市的 30285名員工參與,“和諧溫度計”測量結果終于呈現在大家面前,形成了一幅國航內部勞動關系的真實“畫像”。測量結果顯示,國航整體勞動關系處于綠色和諧區,絕大多數員工對國航具有強烈的自豪感;公司的人際關系比較親近,沒有經常性的內部矛盾,管理人員和基層員工對彼此都比較滿意。調查同時發現,個別二級單位和三級部門的勞動關系處于藍色安全區,敏感領域主要是工作時間、工作強度、工作環境等。
國航總裁蔡劍江表示:“通過這次測量,以往較為感性、零散、模糊的認知,現在更加理性、系統、清晰了。隊伍溫度哪里涼點兒、哪里熱點兒,我們更加心里有數了,用數字站起來說話了。”
讓員工感受組織的溫度
“和諧溫度計”測量,為國航進一步明確管理方向、開展有效管理決策提供了翔實可靠的依據。
測量結果反映出空勤飛行員和乘務員群體,對管理和排班、勞動強度、工作時間等方面滿意度偏低,使國航堅定了對癥下“三劑藥”的決心。
第一劑藥,滿足必要的乘務員人力資源需求。在2011年增加1200人的基礎上,今年繼續按照1200人的規模增加。
第二劑藥,縮短空勤人員的無效工時。國航協調首都國際機場、海關、邊防、檢疫等單位,于7月份成立專門機構,啟動建設國航機組出勤聯檢樓項目,以有效縮短出差等待時間,減少體力消耗。
第三劑藥,優化乘務管理和排班。國航調整了客艙服務部組織架構,推動“二次轉型”,分機型設立了乘務員管理部,相對來講人員比較固定。乘務長和乘務員交流機會增加了,在客艙服務的呈現中也就更加默契、更加一致了。
“心結打開了比啥都強。”這是“和諧溫度計”測量中員工的心聲。國航發現,員工表示不太滿意的一些問題,不是公司沒做好,而是溝通沒有到位。基于此,國航黨委采取幾種方式進行傳導:一是及時給員工傳遞調查結果和后續整改的思路和措施。二是系統溝通員工集中關注的問題。如抓住幾個關鍵崗位,對薪酬體系進行縱向、橫向的分析并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向員工公布真實情況。三是開通國航手機報,著力解決溝通渠道建設問題。目前,手機報的覆蓋率達到92%。
向客戶傳遞和諧溫度
公司對員工的真誠相待,帶給員工溫暖和動力,也使一線員工更愛服務、更懂服務、更會服務,將企業和諧的溫暖傳遞給旅客。
當航班延誤的時候,乘務員是直接面對旅客焦躁、激憤情緒的第一線。在一次因流控導致的航班延誤中,重慶分公司機長彭川主動走出駕駛艙,將天氣、流控和一線員工的努力講給旅客聽:“您身邊的乘務員從早上7點就開始飛行,非常辛苦,但她們一直以飽滿的熱情為大家服務,希望大家能夠理解和配合。”一位對乘務員發難的旅客聽完后說:“之前我只相信你們說的10%,現在相信70%。”嘈雜的客艙安靜了,緊張的氣氛和諧了。
和諧建設激活了國航人以“客戶導向”的服務理念,員工更加主動尋找服務的提升點,從硬件、軟件、產品諸多環節關注旅客的不適應,旅客體驗成為改進服務工作的動力。于是有了一站式服務熱線95583,提供英、日、韓、德等語言服務;開通了國航小秘書,為公眾使用24小時服務……每一次的改進和提升都是國航對旅客聲音的真誠回應。
溫暖在彼此間回饋。今年7月21日的北京特大暴雨,國航姬紅乘務組收獲了意外感動。在香港至北京CA112航班6個多小時的等待中,乘務員全身心投入陪伴200多名旅客。當最后她們列隊走到候機樓,旅客們迎在那里,紛紛遞來漢堡和飲料。“那個場面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感到一種特別的滿足!”
(本文章摘自11月19日《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