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類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中國高鐵技術快速站到了世界前沿,實現了由“追趕者”到“引領者”的歷史性跨越。高鐵對國家政治、經濟、國防安全、人民生活等方面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高鐵開創中國經濟新紀元,加速了我國的現代化進程。高鐵是中國“走出去”戰略的重要載體,中國高鐵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加速器”。
作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突破和自主創新的標志性成果,高鐵已成為中國新的“外交名片”和“形象代表”。中國高鐵工程經驗、技術力量、標準都是完善的,不僅可以滿足國內的需要,也可以滿足其他發展中國家甚至發達國家的需要。高鐵在中國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高鐵項目對非洲、發展中國家甚至發達國家,都有很大的合作潛力。
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條件與優勢
我國高鐵“走出去”已經具備了成熟的條件和優勢。
一方面,隨著資源環境在全球范圍內日益受到重視,以“環保、低碳、節約”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世界各國都將“低碳、節約”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出發點,而高鐵的建設與運營符合這一發展理念。近幾年盡管全球經濟不景氣,但軌道交通裝備行業還是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產值從2010年的1310億歐元增長到2012年的1430億歐元、2013年的1620億歐元。未來每年還將有3.4%的年平均增長率,預計到2018年,全球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的產值還將突破1900億歐元。國外不少國家加快了高鐵建設步伐。
另一方面,從我國高鐵所處的發展狀態來看,有著明顯的技術優勢、成本優勢、建造優勢以及資金優勢等,完全有能力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全世界樹立和打造優質、先進的“中國高鐵”品牌。
促成中國高鐵“走出去”
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友好交往需要更加順暢的國際大通道。目前中國跨境鐵路的不足之處在于:線路少和速度慢。中國通向中亞和歐洲的跨境鐵路主要有:北京與莫斯科的跨境鐵路、新疆阿拉山口與哈薩克斯坦相連接的跨境鐵路、北京至漢堡的國際集裝箱貨運鐵路。這三條鐵路的局限性非常明顯,耗時太長和運能的缺乏,遠不能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大力發展途經中國的跨境高鐵,對于中國未來發展而言十分必要。
從經濟發展和能源需求上來說,中國非常需要打開跨境通道。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中國廣闊的西部經濟無法發揮國際貿易優勢。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交通不便,既是中國能源進口的瓶頸,也是西部大開發的瓶頸。
中國與周邊國家高鐵系統的建成,必將對中國的安全形勢和經濟形勢產生大的轉變。西部大開發將獲得巨大的動力,新疆將成為與中亞、西亞和歐洲相連的國際大通道,而云南將成為與東南亞和南亞國家交往的國際大通道。跨境高鐵的建設還將使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大大增強。正如瑞典學者卡爾森(Carlzon)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道:“如果中國在未來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那么今天投資高鐵的決定,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決策之一。”
積極提升中國高鐵產業經濟,拓展其在海外市場上的占有率。目前與中國洽談高鐵輸出方案的國家高達20多個,交易結算模式多樣化成為其特點。在系統輸出層次,中國正與二三十個國家洽談高鐵合作。
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應對措施
制定高鐵走出去發展的總體戰略。高鐵走出去是一個長期的國家戰略,必須統籌兼顧,多部門合作,共同努力。我們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加強高鐵走出去的戰略謀劃,明確戰略路徑。在國家“走出去”的整體戰略框架內,明確高鐵“走出去”戰略的實施細則。建議國家層面結合當前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外交戰略、經濟發展戰略以及所在國市場規律,明確鐵路及高鐵“走出去”重點區域、國家、項目,并制定指導細則。
明確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最高境界就是中國標準的輸出,因此必須考慮整個高鐵走出去中孰先孰后的秩序問題。另外,明確獲利是中國高鐵走出去的目的之一。高速鐵路具有初始投資大、建設周期長、投資回收慢等特征,高鐵走出去必將面臨不同國情、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等復雜的外部環境,因此必須探討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投融資問題,積極創新海外高鐵項目投融資模式,根據海外高鐵項目的不同情況設計不同的投融資方式,以保證高鐵建設資金的供給、回收和利潤的獲得。
國家建立高效協助機制,鼓勵企業聯盟“走出去”。國家相關部門出面整合高鐵裝備資源、建設資源、金融資源等,形成“企業聯盟”共同協助實現國際市場戰略。在這戰略過程中,政府要建立長期、持續、創新、健康的互相協助機制,使企業能夠自然地發揮各自優勢,更加緊密的合作,實現共同利益效應。
提供重點項目前期資金支持,完善資金籌集和融資風險分擔機制。一是整合包括援外資金、外儲資金等在內的現有資源,設立高鐵“走出去”專項基金。二是準許金融機構恢復和新設立一些金融品種以專項支持高鐵“走出去”。三是給予中信保專項風險限額及配套政策,降低中信保承包成本,保證中信保支持力度。
出臺系統措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企業融資成本主要為銀行利息及中信保保費。對銀行,以外儲提供廉價資金來源、實行差別化資本占用政策措施,將銀行籌資成本降低至至少與國際一流大行相當水平;對中信保,給予專項特殊政策,鼓勵中信保創新保費較低、支付方式較靈活的專項保險品種。
產學研合作,全面完善和保持技術優勢。產學研合作是我國高鐵能夠快速發展的成功經驗。實施高鐵走出去戰略,我們要繼續發揚這樣的合作模式,一方面保持我們在這些關鍵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另一方面,加大對一些尚需進一步完善的技術如制動和信號系統方面的科研投入的力度,爭取所有關鍵技術都達到和超過國際先進水平。可以考慮在條件比較成熟的大學或者研究院成立國家“國家高鐵中國標準研究試驗中心”,進行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方面的集中研究,建立驗證平臺,完善標準體系,并推動其成為國際標準。
加強戰略研究和政策引導,為高鐵走出去提供支撐。高鐵走出去,看似是一個技術和經濟的問題,其實牽涉到政治、經濟、法律、文化、宗教等多個方面。可以考慮成立“國家高鐵國際化發展研究中心”,主要開展中國高鐵國際化戰略研究,為中國高鐵走出去,國家戰略提供決策咨詢;開展高速鐵路國際工程管理與運營服務等研究,適應國際鐵路市場需求,大力培養多層次、多類型的國際化人才;推動中國高速鐵路文化建設,為打造中國標準高速鐵路國際品牌,提高國際認可度,促進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等工作服務。
中國高鐵“走出去”,需要在充分把握有關國家客觀實際的基礎上,著力推進對外合作的模式創新和途徑創新,形成有利于雙邊共贏的合作機制,有效提升應對國際風險的能力。以中國高鐵“走出去”為契機,以打造“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為依托,推動中國產業集群式“走出去”,推進工程輸出、勞務輸出、技術輸出、服務輸出、理念輸出、標準輸出、平臺輸出等之間的深度融合,培育“中國創造”“中國服務”“中國標準”等中國品牌,實現“走出去”由工程建設、生產成本等傳統優勢向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標準等為核心的新優勢轉變,使中國高鐵“走出去”真正成為入鄉隨俗、落地生根的“走進去”。
(本文章摘自2月9日《學習時報》,作者系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