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類
在巴基斯坦靠近中國邊境的小城吉爾吉特的一個陵園里,有88位中國烈士長眠于此。這里有專人守護并打掃,也有人經常來掃墓和祭奠。這些烈士遠離故土,落葉不能歸根,但這里是他們的第二個“家”,代代傳頌著他們英雄事跡的巴基斯坦朋友就是他們的“家人”……他們為何永遠地留在了異國他鄉,還得從歷史縱深的記憶中尋找答案,這要從上世紀60年代中國援建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的中巴國際公路說起。
一條“天路”血脈相連
中巴國際公路(又叫“喀喇昆侖公路”),全長1224公里,其中中國境內415公里,巴基斯坦境內809公里。這條公路北起中國新疆的千年古城喀什,穿越喀喇昆侖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西端,經過中巴邊境口岸紅其拉甫山口,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中巴國際公路是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的交通紐帶,是通往首都伊斯蘭堡及南部沿海地區的交通要道,對于巴基斯坦的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這條公路也是中國通往巴基斯坦地區及南亞次大陸的交通要道。
1965年,巴基斯坦方面和中國政府進行了接觸。經過商討,雙方很快簽訂了共同建設喀喇昆侖公路的協議。1966年,兩國工人在帕米爾高原炸響了開山第一炮。根據協議,中巴雙方從兩國邊界海拔4700米的紅其拉甫山口向各自方向修建公路。從1969年開始,原本由巴方負責建設的紅其拉甫到哈里格希路段改由中方施工,哈里格希至塔科特路段上的十余座橋梁也由中方建設,具體承擔這項工程的是中國交建(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交通部援外辦公室派遣的建設人員。沒有大型機械,沒有輔助設備,單純依靠肩扛擔挑,這些工程師和工人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在險惡自然環境中建成“天路”,最終援助巴方建設了北起中巴邊界的紅其拉甫山口、南到塔科特大橋的路段,全長613公里。
喀喇昆侖公路1979年正式宣告建成,1986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整條公路共有主橋24座,小型橋梁70座,涵洞1700個,建設中使用了8000噸炸藥、8萬噸水泥,運送土石3000萬立方米。中國交建建設的路段最南端為塔科特大橋,于2004年8月更名為“友誼橋”。
喀喇昆侖公路被稱為“世界地質博物館”,公路全線海拔最低點為600米,最高點為4733米,地質情況極為復雜,雪崩、山體滑坡、落石、塌方、積雪、積冰等地質災害經常發生。1966年至1978年,中巴雙方共有約700人為之獻出了生命。直到今天,依然有88位中國烈士長眠在巴基斯坦靠近中國邊境的小城吉爾吉特的烈士陵園。巴基斯坦人民沒有忘記這些具有強烈獻身精神的中國人,有專人守護和打掃陵園,并時時傳頌中國人不畏艱難修通道路的故事。
30多年前建成的中巴國際公路,進入21世紀后已經無法滿足通行需求。2005年8月,公路在里氏7.8級強烈地震的摧毀下徹底中斷。幾個月后,中國和巴基斯坦決定全面改擴建喀喇昆侖公路。 2008年8月1日,項目正式開工。如今,喀喇昆侖公路改擴建工程已進入收官階段。
工程的建設異常艱辛,喀喇昆侖公路周邊至今人跡稀少,施工方生活非常艱苦。缺乏配套的施工設施。小型機器必須從卡拉奇和拉合爾運過來,而把機器從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運到吉爾吉特需要一個月。所有的水泥、鋼筋也必須從拉合爾、卡拉奇等大城市運到吉爾吉特,即便路況好的時候也要一周以上的時間,如果路況不好,只能堵在半路干等。施工過程中經常遇到惡劣的極端天氣引發的自然災害,包括泥石流、雪崩等,至于山體崩塌導致的落石事件更是防不勝防,建筑工人經常會在睡夢中聽到山體石頭滾落的轟隆聲。施工方遇到的最嚴峻的挑戰發生在2010年1月4日,項目沿線發生了巨大山體滑坡,大半座山體傾泄下來,千萬方土石落于山間河流中,形成了一個200米高的巨大壅塞體,頓時使湍急的河水沒了去處。上游的河水將附近的村莊、耕地、民居、道路等全部吞沒。短短幾天,就在塌方上游形成了一個長達20多公里的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堰塞湖,蓄水量相當于四個西湖,比汶川地震時形成的譚家村堰塞湖水量還要大近一倍。這次巨大山體滑坡災害直接將喀喇昆侖公路項目攔腰截斷,加上當年七八月間80年一遇的一場大洪水,工程恢復難度很大,堰塞湖的形成導致工程不得不改線。
在修路的同時,中國交建幾乎成為當地政府的“應急救援隊”。2008年8月,原吉爾吉特舊大橋突然垮塌,巴基斯坦吉爾吉特以北的陸路交通徹底中斷,項目部在最短時間內選址、采購、運輸,架設起一座150米的鋼便橋,打通了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的生命線。2010年1月發生的山體滑坡災害中,中國交建中方項目部比巴軍方更早地進入災害現場,清理塌方、挖掘泄洪道。2012年5月1日,公路一處路段發生大型雪崩,最厚處積雪約20米,致使道路完全中斷,大批等待開關后通行的運輸車輛被困,中方項目部成立青年突擊隊,搶通該路段。2015年4月4日,又一次雪崩導致道路積雪堆積量約1萬方,中巴公路徹底阻斷。中方項目部立即啟動應急保通預案,經過連續五天搶險,雪崩段終于全線貫通……
中巴國際公路創造了世界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跡,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世界近現代17項代價最高的建設工程之一”。從這些贊譽,便可知建設過程的艱苦卓絕。這條公路不僅為以中國交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贏得良好口碑,也為中巴之間物流、人員往來及情感的暢通奠定了良好基礎。
瓜達爾港建設“一波三折”
巴基斯坦的瓜達爾,地理位置非同尋常。
瓜達爾南臨浩瀚無垠的印度洋,西望阿拉伯海與紅海,距霍爾木茲海峽大約400公里,而霍爾木茲海峽是亞洲乃至全世界大多數油輪必經的海上通道。作為中巴經濟走廊的終點和從巴基斯坦向中國新疆油氣運輸管道的起點,瓜達爾港承載著非凡的戰略意義。
4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巴基斯坦期間,中巴簽訂的51項合作協議和備忘錄里,超過30項涉及中巴經濟走廊,有8項涉及瓜達爾。其中包括瓜達爾港東灣高速公路、瓜達爾港國際機場、液壓天然氣接收站及管道、醫院等配套設施建設。
就是這樣一個戰略要地,曾經只是巴基斯坦西南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碼頭。瓜達爾因為地處巴基斯坦落后的俾路支省,遠離內地,交通不便,加上土地貧瘠,生活在這里的漁民一直過著貧困閉塞的生活。
瓜達爾是替代巴基斯坦最大港口城市卡拉奇的唯一候選地。巴基斯坦政府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與西方公司溝通港口建設問題,然而這個過程漫長而沒有成效。直到2001年中國同意參與,這個深水不凍良港的建設和開發才進入實施階段。2002年中國交建設計施工總承包該項目,2005年瓜達爾港順利開通,充分展示了中國公司解決實際問題的強大實力。中國交建職工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職業精神為企業贏得了巨大聲譽,在這種信任和贊賞背后,是中國交建所代表的中國公司持之以恒的奉獻精神。
建設初期,瓜達爾是一個沒有公路、沒有淡水、沒有電的小鎮,當地人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鎮外就是茫茫沙漠。中國交建的員工自備海水淡化設備保證生產用水,自備發電設備保證生產生活用電。因蔬菜極為缺乏,中國交建中方項目部只能從上百公里外的伊朗邊境運來土豆作為食材。
在巴基斯坦建設瓜達爾港這一現代化項目,中國交建遇到的更大障礙是那里的閉塞和落后。當地的族長、長老們十分擔心現代化給那里帶來“災難”,他們害怕一個新型的瓜達爾會將他們排擠出權力機構,甚至“引狼入室”。項目開始之初,當地反對聲、抗議聲一片。
為安撫當地民眾,除了正面宣傳中巴友誼、和當地各階層的人聯絡感情外,最重要的是實實在在地給予他們利益關照。在項目分包時,中國交建優先考慮當地人,共從當地招收工人1500多名,為當地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當地的工人大多是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漁民,中國工程人員手把手地從零教起。中國交建既輸出資金,又無償輸出技術,為當地免費培養了一大批技術人員。從強烈反對到主動接受,當地人與中國人成了“鐵哥們”。后來,當瓜達爾港建設遭遇恐怖襲擊威脅時,當地民眾自發組織起來保護中方員工,強烈抗議針對中國技術人員、破壞瓜達爾港建設的行徑。
2004年5月3日,修建瓜達爾港的中國員工在上班途中遭到恐怖襲擊,三人當場犧牲,多人重傷。當時,項目部接到“緊急撤離”的指令,但是施工現場正在進行碼頭面層混凝土澆筑,一旦施工中斷,將前功盡棄,對工程質量和后續工作帶來難以彌補的影響。面對這一緊急情況,項目部人員堅守在現場,當地軍警出動水面艦艇、坦克、重機槍護衛。工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輪班作業一天一夜后,完成澆筑作業,整個澆筑過程如同電影大片般氣勢恢宏。這種精神感動了巴基斯坦政府和當地人民,巴基斯坦政府稱贊中國港灣員工是臨危不懼的勇士。
如今,港口的建設讓昔日的海邊舊貌換新顏,瓜達爾周邊配套設施正在啟動,瓜達爾國際機場即將新建,邊區的公路交通網建設大步加快。瓜達爾已經成為俾路支省的商業中心和貿易港口城市,瓜達爾港將成為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內陸國家距離最近的出海口,從而成為這一地區新的物流與港口運輸中心。
用尊重構建和諧
當地勞工占中國交建在巴基斯坦職工總數的80%,中國交建一直把尊重當地雇員作為促進中外員工之間情感溝通、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核心。
巴基斯坦國民信奉伊斯蘭教,中方所有員工赴巴前都要接受伊斯蘭教相關知識教育,并有系列措施、制度保證尊重當地人的宗教信仰和風俗人情。在齋月,中國交建不僅體貼地根據巴方員工的體力狀況調整其工作時間,并嚴格規定中方員工進食時一定要避開巴方員工,尊重對方的宗教信仰。
中國交建的企業文化提倡人人平等,尊重巴方每個階層的員工。由于歷史文化原因,巴基斯坦社會保留了很多階層分化的痕跡。但中國交建的工程技術人員上午與業主或社會上層人士洽談業務,下午就開車主動去工地接巴方勞工。對于中國工程師來說,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當地勞工卻覺得有點不可思議。這種尊重促進了中巴員工之間的友誼,提升了中國文化在當地的影響力。中方員工經常被邀請參加當地人的婚禮或重要節日,而且往往被視為重要嘉賓,樂器要等他們到來時奏響,慶典要等他們到來時方能開始。
經營任何一個項目,中國交建都把尊重巴方法律作為前提。從項目信息的追蹤、投標、建設、運營,每一個重要環節都要聘請律師進行合規性審查,盡最大可能規避法律風險。雖然巴基斯坦政權幾經輪換,但中國交建承攬的近百項工程項目沒有遭遇嚴重的法律風險。
在正常的項目施工之外,中國交建在巴基斯坦扎扎實實履行好社會責任,真正造福當地人民。除了發揮專業優勢參與當地搶險救災外,中國交建更多的是積極參與當地公益事業。長期以來,中國交建在巴基斯坦的分支機構定期開放醫務室免費為巴基斯坦村民看病;向孤兒院捐贈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向學校捐贈電腦、打印機,并設立貧困生獎學金,捐贈活動贏得社會各界的高度好評。
50年來,中國交建在巴基斯坦承攬的近百項工程全都優質安全地如期完成,為改善巴基斯坦交通基礎設施做出了重要貢獻,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贏得了當地人民的信任和好評,更樹立了中國企業在巴基斯坦國民心中難以磨滅的良好形象。
(本文章摘自2015年8月《中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