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類
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聽取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1月16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北京金融街正式開業,習近平出席開業儀式并致辭;
近日,《“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印發實施,這是全國第一個跨省市的區域“十三五”規劃。與此同時,《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也呼之欲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成為最鮮明主線……
新年肇始,關于“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的重磅消息接二連三,可謂次第開花、好戲連臺,重大舉措穩步向前推進,宏偉藍圖加速變為現實,它們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也逐步開始顯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高度,深刻把握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發展變化的大勢,以宏闊的全球視野和卓越的戰略遠見,相繼提出“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這不僅為調速換擋中的中國經濟提供了廣闊空間和澎湃動能,同時也為艱難復蘇中的世界經濟提供了“中國機遇”和“中國方案”,提振了世界信心,彰顯了大國擔當。
三大戰略漸次推出、扎實推進,思路更顯開闊,氣度更顯從容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三大戰略漸次推出,同樣是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這個勢是什么?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同時,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依然存在,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保護主義抬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一方面經濟發展潛力大、韌性強、回旋余地大,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特別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這是繞不過去的歷史關口”。
當今中國與世界的經濟聯系已日益緊密,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獨善其身”很難做到,“一枝獨秀”越來越難。這就需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用足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如將不盡,與古為新。”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兩千多年前,一條“絲綢之路”串起了亞歐大陸,照亮了文明交流的歷史,今天,這條絲路綿延通向未來。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整個世界為之一振,沿線60多個國家更是積極響應。
出資400億美元設立絲路基金;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國以開放思維重構世界經濟秩序,凸顯對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擔當”。
將歷史激活,讓古道復興。“一帶一路”這一極富想象力的重大倡議,凝聚了沿線國家渴望發展的最大共識,回應了沿線國家經濟升級的迫切愿望,提供了世界經濟走出陰霾的有效方案,展現了中國與世界合作共贏的真誠意愿。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以加強傳統陸海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實現經濟共榮、貿易互補、民心相通。”習近平在多個國際場合向世界說明“一帶一路”倡議的內涵,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贊譽,“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一帶一路”是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創新之舉。與此同時,如何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國內區域協調發展,這同樣是新一屆黨中央加緊謀劃的重大課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漸形成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多個經濟一體化程度較高的區域,這其中,京津冀地位尤為特殊,協同發展的意義尤為重大。對于這個問題,習近平十分關心。
2013年5月,習近平在天津調研時提出,要譜寫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京津“雙城記”。2013年8月,習近平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發展問題時,又提出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此后,習近平多次就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重要指示,三地推進協調發展的共識加快形成,方向日漸清晰。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并作重要講話。召開如此高規格的會議,研究一個區域的協同發展問題,這在新中國60多年的歷史上還是首次。
“京津冀協同發展意義重大,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要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大家一定要增強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的體制機制的勇氣,繼續研究、明確思路、制定方案、加快推進。”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明了方向,一場“全面深化改革的‘平津戰役’”就此打響!
幾乎就在同時,在更大范圍內統籌東中西部協調發展的謀劃,也水到渠成。
長江,世界第三長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橫貫中國的東中西部,也是連接“一帶一路”的重要紐帶。長江流域覆蓋9省2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
2013年7月21日,習近平在湖北武漢考察時提出,“長江流域要加強合作,充分發揮內河航運作用,發展江海聯運,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其后,習近平又多次在考察調研中談到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問題。
今年的1月5日,是長江經濟帶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這一天,在重慶調研的習近平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定了向、定了調:“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這不僅是對自然規律的尊重,也是對經濟規律、社會規律的尊重,體現了對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深謀遠慮和責任擔當,體現了在發展理念上的成熟清醒和從容自信。
內外交修,方能相得益彰。“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中這一言簡意賅的表述,標志著新時期三大區域發展戰略的成型,彰顯了我們黨愈加自如的駕馭全局能力和推動發展能力。
三大戰略互相銜接、互為支撐,蘊含清晰邏輯,肩負共同使命
今年2月15日,隨著一聲汽笛長鳴,由中國義烏發往伊朗首都德黑蘭的貨運班列經過半個多月的長途跋涉,終于抵達位于德黑蘭市區南部的中心火車站。今后,每個月都將有一趟貨運班列經過這條鋼鐵“絲綢之路”抵達伊朗。貨運班列的軌道還將繼續延伸,最終到達歐洲。
這趟列車是落實習近平主席今年初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的成果之一,也是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這輛班列滿載的不僅是中國義烏出口到這里的小商品,更帶來了中伊兩國人民對古老絲路的新憧憬。
“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齊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獨秀的小利。
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相關的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合計148.2億美元,同比增長18.2%。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相關的60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3987份,新簽合同額926.4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44.1%;完成營業額692.6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45%。
兩年多來,從絲路基金到亞投行,從中巴經濟走廊到渝新歐大動脈,從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建設到印尼雅萬高鐵項目,一大批惠及長遠的重大項目相繼開工,一系列利及世界的項目陸續啟動。“一帶一路”像一條同心帶,串起了亞歐非大陸的歷史與未來,串起了沿途60多個國家的友誼和合作。
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增長帶和城市群,促進國際與國內經濟發展互聯互通,形成沿海、沿江、沿邊全方位對外開放新局面,這一戰略思想,體現在“一帶一路”建設上,也體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上。
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確定了“功能互補、區域聯動、軸向集聚、節點支撐”的布局思路,明確了以“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為骨架。頂層設計的日臻完善,改革的框架日益清晰,讓京津冀協同發展步入快軌道。
今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天津市共接待游客441.26萬人次,其中來自京冀的游客就占了三成。隨著多條高鐵的開通運營,天津已經成為新的交通樞紐,越來越多的京冀群眾發現到天津乘坐飛機更加便宜,而且也更便捷,京津冀三地之間互相“串門”更加方便快捷。隨著京津冀“四縱四橫一環”的交通骨架逐漸完工,不遠的將來,將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區與新城、衛星城之間“1小時通勤圈”、京津唐“1小時交通圈”。
產業轉移和生態共建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突出亮點。2015年11月底,京津冀三地環保廳局正式簽署《京津冀區域環境保護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協議》,明確以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為重點,以聯合立法、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協同治污等10個方面為突破口,聯防聯控,共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同時,按照“理順京津冀產業發展鏈條,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聯動機制”的要求,三地產業版圖也在悄然重構。
2014年3月,“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被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9月,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2016年1月2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理念要先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環境保護擺上優先地位。
長江經濟帶的合作也步入了一個新階段。2014年11月,長江沿岸27個城市達成《長江流域環境聯防聯治合作協議》,探索設立區域性環境資源交易平臺、組建環保產業聯盟、建立流域上中下游生態補償制度等。2014年12月,長江經濟帶12個直屬海關全面啟動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2015年4月,《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正式獲批,長江經濟帶形成了長三角、長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2015年10月,長江經濟帶覆蓋的11省市共同簽署了長江經濟帶旅游產業合作宣言。
阡陌交通,天涯比鄰。縱橫捭闔之間,盡顯博大胸懷。“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相互銜接、互為支撐,三者雖有不同的戰略指向,卻存在相互關聯的內在邏輯,肩負著尋找中國經濟新動力的共同使命。
三大戰略張弛有度、輕重有序,彰顯中國文化,昭示中國理念
“對中國來說,‘一帶一路’與其說是路,更像是中國最重要的哲學范疇——‘道’。”俄羅斯《導報》曾這樣評價。
何為“道”?《晉書》有云:“人心所歸,惟道與義。”中華民族歷來主張“君子義以為質”,強調“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這些都是中國文化里的“道”。沙特前國王阿卜杜拉曾動情地說:“中國是一個親密友好的國家,因為她總是同真理與正義站在一起。”
2013年3月,習近平訪問非洲時,講到天下大同,提出正確義利觀。強調同發展中國家合作,中國要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
計利當計天下利。從重慶團結村到德國杜伊斯堡,從成都城廂到波蘭羅茲,從鄭州圃田到德國漢堡,從浙江義烏到西班牙馬德里……“一帶一路”穿越時空,讓中國夢與亞洲夢、歐洲夢、非洲夢緊緊相連。
“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就應該秉承開放精神,推進互幫互助、互惠互利。”可大可久之業,才是真正合乎道義的偉大事業。
“一帶一路”建設涉及多個國家和地區,關乎多方利益,秉持怎樣的理念至關重要。習近平在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
這一重要論述向世界表明:“一帶一路”建設雖然是中國首倡,但它是開放包容、平等互利的;不是排他性的倡議,而是各國均可參與的“大合唱”;不是所謂的新“馬歇爾計劃”,而是推動沿線國家合作共贏和可持續發展的“高速路”。
英國思想家羅素曾說:“中國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襲數千年,若能夠被全世界采納,地球上肯定會比現在有更多的歡樂祥和。”他所說的“生活方式”,其實質,正是中國人所說的“道”。
兩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邁上實質性推進的“快車道”。從中央到兩市一省,聚焦“一張圖”,展開“一盤棋”,上下同心,主動作為,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新首都經濟圈揚帆起航。
互聯互通快馬加鞭,“城際網”帶動協同“大提速”;聯手出擊共同治霾,生態共建步伐加快;產業對接亮點頻現,“一畝三分地”思維逐漸讓位于“共下一盤棋”行動……細細品味,這固然是京津冀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也閃耀著中國文化中“和”與“合”的核心理念。
“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長江流域人杰地靈,陶冶歷代思想精英,涌現無數風流人物。時至今日,這條6300公里的黃金水道及其流經的廣袤區域,依然是我國經濟的“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根據最新公布的各省份2015年主要經濟指標,長江流域9省2市中,9個省份的GDP增幅達到或超過8%,其中重慶以11%的增幅繼續領跑全國。
但是,經濟的總量和增速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有調查表明,長江已形成近600公里的岸邊污染帶,其中包括300余種有毒污染物。早在2012年,水利部水資源公告數據顯示,全國廢污水排放總量785億噸中,有近400億噸排入長江,幾乎相當于一條黃河的水量。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成為勢所必然。總書記把這個問題提到了“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高度,并且指明了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根本方向: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創新驅動帶、協調發展帶。
當然,在發展與保護的問題上,總會存在二選一甚至多選一的“兩難”“多難”問題,長江經濟帶建設同樣也不例外。
對此,總書記有一段非常精彩的闡述:“保護生態環境、建立統一市場、加快轉方式調結構,這是已經明確的方向和重點,要用‘快思維’、做加法。而科學利用水資源、優化產業布局、統籌港口岸線資源和安排一些重大投資項目,如果一時看不透,或者認識不統一,則要用‘慢思維’,有時就要做減法。”
當加則加,當減則減,執兩用中,恰到好處,這種辯證思維,同樣彰顯出“道”的絕妙。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傳承中國文化中“道”之精髓,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三大戰略三大增長極,必將為轉型中的中國經濟提供強勁的“混合動力”,為復蘇中的世界經濟注入奔騰的“中國暖流”。
本文章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