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類
雪域高原上列車飛馳,崇山峻嶺中隧道縱橫,江河湖海上橋梁飛架……這10年中,無數重大工程建設讓人們嘆為觀止。這些工程,凝聚了我國建筑業自主創新的不懈努力。重大技術的突破,重要設備的突圍,中國中鐵在這支創新的隊伍中奮力前行。
作為我國建筑行業的排頭兵,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不斷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大力開展科技攻關,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保障了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和建筑技術的飛躍提升。
截至目前,中國中鐵獲國家科技進步獎9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252項,授權專利1977項,成為建筑行業的領軍企業。中國中鐵連續7年進入世界500強,成為全球第二大工程承包商。
建平臺完善創新體系
在不同等級類型的技術研發平臺建立的過程中,中國中鐵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兩級四層”技術創新體系
經過多年的探索,中國中鐵逐步構建了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以國家級實驗室為依托、以技術中心為平臺、以專業研發中心為骨干,聯合搞攻關、開放搞科研的“兩級四層”技術創新體系,為技術創新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這個體系中,中國中鐵成功申報了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和盾構與掘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引領行業技術發展,為企業科技創新搭建了高級研發平臺;設立橋梁、隧道、電氣化、軌道、工程機械、工程材料及檢測技術等6個專業研發中心,負責6個專業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歸口管理,集中了公司80%以上的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70%以上的科技獎勵和工法,形成了全方位專業研發平臺;擁有6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9個省級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承擔了全公司95%以上的科研項目,是企業基礎性技術開發平臺。這些平臺的搭建為企業自主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工作基礎。
在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過程中,中國中鐵還對具有公司特色的科技創新長效機制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初步建立了有利于公司又好又快發展的技術創新長效機制,確保了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持續開展。在制度上,中國中鐵制定了科技開發管理辦法、科研經費使用管理辦法、科技進步獎勵辦法、工法管理辦法、專利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辦法,用制度來保證技術創新落到實處。在規劃上,中國中鐵堅持每5年制定一次企業科技發展規劃,明確戰略定位,確定研發目標、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每年制定年度科技開發計劃,指導各成員企業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在經費保障上,中國中鐵每年都按照上一年度營業總收入一定比例的資金作為企業科技研發專項經費,用于公司科研課題的研究。2011年,中國中鐵的科技投入達97億元。此外,中國中鐵把科技創新納入了企業領導人員績效考核,將考核結果直接與各子公司領導班子薪酬掛鉤,促使企業開展技術創新。
圍繞關鍵技術尋求突破
一個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項見證著企業關鍵技術的不斷突破,核心競爭力在這些突破過程中顯著提升
中國中鐵在創新中十分注重對關鍵技術的創新和突破,通過在項目建設中不斷攻克關鍵技術,提高企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施工水平,提升了企業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如在參與高速鐵路和客運專線修建過程中,中國中鐵針對項目中出現的技術難關不斷組織科技攻關,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不斷實現重大突破。
結合中國首條無砟軌道鐵路—遂渝無砟軌道試驗段,中國中鐵研發了多種型式的無砟軌道結構,解決了基礎沉降控制、線路剛度均勻化等關鍵技術難題,創造了大跨度橋上鋪設無砟軌道的世界紀錄,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砟軌道成套技術,為我國高速鐵路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遂渝線無砟軌道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科技成果獲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結合京津、武廣等高速鐵路,中國中鐵先后攻克了大噸位箱梁制運架技術和無砟軌道設計、制造等關鍵技術難題,自主研制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噸位架橋機、CA砂漿攪拌車等關鍵設備,全面系統掌握了高速鐵路修建技術,成功建成了時速350公里的京津、滬寧城際鐵路等高速鐵路。以自主創新技術為核心的京滬高速鐵路順利建成,標志著中國中鐵具備了引領世界高速鐵路建設的實力,也為公司實施“走出去”戰略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經過關鍵技術的重點突破,目前,中國中鐵在高速鐵路、大跨度橋梁、節能減排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顯著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支撐引領了企業的發展。在攻克項目難關時,中國中鐵堅持自主創新,裝備制造技術得到明顯提高。在高速鐵路道岔、特大型橋梁施工專用裝備、隧道施工專用設備等制造技術方面都取得新突破。在高速道岔制造技術方面,成功研制了系列高速道岔、提速道岔和GLC(工聯岔)系列道岔,研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錳鋼與鋼軌焊接中間介質,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在橋梁施工裝備制造技術方面,先后研制出提升能力達3000噸居于世界領先水平的“天一號”起重船、適應樁長達95米的海上打樁船、起重能力達700噸的大型鋼桁梁架設專用裝備、大跨度鋼桁拱架設的爬坡架梁吊機。這些裝備制造技術方面的提升,大大增強了中國中鐵的國際競爭力。
整合資源推動成果轉化
堅持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海納百川共同攻關,新技術加速轉化的同時,企業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在多年的自主創新過程中,中國中鐵始終堅持企業是科技創新主體,堅持“產、學、研、用”聯合開發模式,按照“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原則,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世界知名企業的合作,廣泛吸納社會科技資源。
近年來,中國中鐵發揮自身“四位一體”的資源優勢,聯合部分科研院所和企業,圍繞高速鐵路建設,在理論基礎、設計標準、施工驗證、成套設備研制等方面開展了技術合作,先后攻克了濕陷性黃土和軟土地區沉降變形控制、大噸位箱梁制運架和跨大江大河等復雜橋梁建設、高速列車重聯運行接觸網等高速鐵路建設關鍵技術難題,在保證京滬等高速鐵路建設順利進行的同時,有效提高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中國中鐵自主研制的土壓平衡盾構、硬巖盾構、硬巖掘進機及隧道施工配套專用設備等產品及相關控制技術已成功應用于我國的高速鐵路、地鐵、市政、水利、核電、山嶺隧道項目,生產制造各種型號TBM和盾構機超過50臺套;自主研制的大噸位箱梁制運架成套設備,銷售近100臺,實現產值10多億元,實現利稅過億元;可動心軌單開道岔及高速道岔,占有中國70%以上的道岔市場份額,并出口至各大洲的多個國家和地區;高速鐵路高強高導接觸網導線、新型合金接觸網供電工具及氣體絕緣大容量開關柜等系列產品,在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同類產品的國產化,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壟斷。這些成果的轉化,有利于企業調結構、促轉變,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原動力。
創新無止境。在新的發展條件下,中國中鐵將繼續完善創新體系,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本文章摘自8月27日《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