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類
近年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穩步推進。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廣大國有企業在向內挖潛、降本增效上下功夫,為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發展和民生和諧做出了積極貢獻。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了哪些成果,應在哪些重點領域進一步推進?記者為此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宇。
效益穩步提高 帶動民營經濟
國有資本有進有退的合理流動,使資源日益集中于一些優勢產業和優勢企業
記者:如何看待今年國企的經營形勢?
張宇:今年前9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實現利潤降幅收窄。今年以來,國企利潤下滑是與宏觀經濟數據相一致的,是一種周期性的下降。
不過,支撐國有企業發展的長期因素并沒有改變。近年來,國有企業取得了長足進步,效益穩步提高,活力、競爭力不斷增強。國有資本有進有退的合理流動,使資源日益集中于一些優勢產業和優勢企業。國有企業自身加快改革,形成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的管理體制。國有企業的綜合實力不斷提高,今年進入世界500強的國有企業數量再創新高。不少國有企業在生產規模、科技創新、全員工效、安全指標和發展速度等主要技術指標上不僅在國內處于一流,在國際上也處于領先地位。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順利推進,國有企業的發展前景看好。
記者:今年以來,各部門、各地方紛紛出臺措施,促進民間投資,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如何進一步協調共進、共同發展?
張宇:國有企業多數是大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骨干和支柱作用,可以帶動民營經濟發展;當前我國國有企業除少數由國家獨資經營外,絕大多數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進行股份制改造,成為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混合所有制經濟,與民營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國有經濟在穩定大局、技術創新、維護安全等方面的作用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宏觀條件。與此同時,民營經濟發展對于推動國有經濟的改革與發展也有積極作用,它為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競爭環境、廣闊的市場需求和全面的分工協作。
國有企業將進一步發揮大企業的帶動和引領作用,民營企業則將在更廣闊的空間發展,二者平等競爭,相互促進,優勝劣汰,共同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
發揮支柱作用 推動自主創新
國有企業既是獨立的商品生產者,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要形式
記者:今年在國企利潤下滑的同時,國企上繳的稅收還在增加。您怎么看待這種現象?
張宇:這一減一增恰恰說明了國有企業作出的貢獻。越是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國有企業越要發揮支柱作用。多年以來,國有企業在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保持國民經濟快速穩定增長方面功不可沒。國有企業也是推動自主創新的重要力量,許多重大的科技創新都是國有企業完成的。國有企業還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有企業帶頭擴大內需,穩定就業,多次承擔急難險重任務。
記者:一般說來,看待國企的地位和作用,既要看到國有企業在宏觀調控等方面的責任,也不能忽視國有企業的企業屬性。您怎么看國有經濟的地位和作用?
張宇: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要不斷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
正確認識國有企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把握以下兩點:第一,國有企業是獨立的商品生產者,也要保值增值,追求利潤,不斷發展壯大。有觀點認為,國有企業應當只提供公共產品,不應當參與市場競爭和追求利潤,這實際上否認了國有企業的企業屬性和市場屬性,是不正確的。第二,國有企業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要形式,要體現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一方面要深化國有經濟的改革,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國有經濟體制機制,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充分體現國有經濟的制度優勢,發揮公有制經濟在穩定宏觀經濟、調整經濟結構、保障社會公平、維護經濟安全、推動自主創新以及實現科學發展和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的關鍵作用,克服市場經濟存在的盲目性、自發性和滯后性等固有的局限以及經濟危機、貧富分化、金錢至上、生態破壞等弊病。
優化布局結構 增強綜合實力
創新和完善群眾參與國有資產管理的體制機制,形成公平與效率相結合的收入分配體制
記者:如何認識國有企業目前存在的問題及進一步明確改革的方向?
張宇: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還存在不少問題,有待通過進一步改革加以解決。這些問題主要包括:國有企業的布局和結構還需進一步優化,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還需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管理中還存在重大決策不夠規范等問題;目前國有經濟存在于不同的部門和地區,分屬不同的機構管理,管理的統一性和規范性有待提高;國有企業的民主管理和監督機制需要進一步健全。
針對上述問題,進一步完善國有經濟的結構和體制,促進國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重點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繼續優化國有經濟的布局,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新興產業等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以及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集中,進一步做大做優做強國有經濟。
二是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制度,探索建立包括農業、工業、金融和文化等不同領域,壟斷和競爭等不同類型以及中央和地方等不同層次在內的統一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
三是創新和完善人民群眾參與國有資產管理的體制機制。從宏觀上,要加強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以及社會各界對國有資產改革和管理過程的監督;從微觀上,要加強國有企業內部勞動者對企業經營管理的民主監督。
四是形成公平與效率相結合的收入分配體制,兼顧各方面的利益,特別是要加強對壟斷行業和金融部門等領域收入分配的監管,完善國有企業利潤上繳和資本分紅制度,使國有企業的經營更好地體現全體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本文章摘自11月1日《經濟日報》)